在炎热的夏日夜晚,江苏省内的足球热潮被再度点燃,南京与苏州的对决将“苏超”联赛推上了新的高度。首次突破6万人的单场观众人数,不仅刷新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纪录,更让全球关注到了中国足球的活力与潜力。
这一盛况的背后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首先,赶上了中国足球青训的触底反弹期,从青少年足球的人数规模和竞赛成绩来看,都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。在“苏超”的赛场上,虽然球员们并非职业球员,但他们的表现却毫不逊色,观赏性十足。20岁的巴特在比赛中腾空而起以一记侧身倒钩破门,苏州队17岁的冦程抓住对手的失误贴地破门等精彩瞬间,都让观众们热血沸腾。
这一现象并非偶然,而是江苏多年坚持体育惠民、均衡发展的必然结果。江苏的足球场地密度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,越来越多的足球场地为办赛提供了可能。而“苏超”的火爆也促成了江苏各城市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和开放,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足球场。
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,江苏的足球文化也独具特色。每一场“苏超”比赛都能金句频出,让足球比赛被赋予了幽默感、意义感和一种地域身份属性的参与感。这种“情绪经济”的体现,让“苏超”赢得了大量非球迷的关注,超九成的江苏居民对“苏超”知晓度极高,其中非常了解的占近三分之一。
与此同时,“苏超”的火爆也吸引了众多赞助商的关注。从开幕时的6家赞助商激增到了29家,包括京东、淘宝等知名公司,甚至国际啤酒品牌喜力也出现在了“苏超”赛场上。然而,“苏超”的官方票价依然维持低廉,这与日本知名业余球队“南葛SC”的盈利模式相似,九成的收入来自赞助费,剩下的通过商品和文娱活动来补充。
如今,“苏超”的成功已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,多个省份开始借鉴“苏超”模式,将省内足球联赛更名为相应的“省超”。四川省体育局就在平台上表示要借鉴“苏超”的健康发展经验,推动公平竞赛,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,促进群众足球与校园足球发展。
尽管从“苏超”的成功到中国足球的整体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培育中国足球的土壤正在发生变化。业余联赛的兴起,不再是职业球员的专属舞台,而是给更多热爱足球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。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和未来。
中超直播